“申请人目前处于植物人状态,一直靠药物维持生命,已一年半多,现难以为继,具有司法救助的紧迫性……”近日,崂山区人民检察院对三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进行了公开听证。听证会由该院党组成员、分管副检察长孙红卫主持,这是该院首次将公开听证机制引入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中。
诉中救助,解燃眉之急
2020年7月2日,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检察官收到了一份迫切需要司法救助的申请书。申请人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令检察官第一时间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
事情发生在2019年1月6日,外地来青61岁的丁翠兰(本文所用名字皆为化名)出门买菜准备横过崂山区深圳路时,被一辆外卖送餐电动车撞倒。120急救人员将她送到医院急救,经过多番抢救现虽脱离生命危险,但仍造成多发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身体多部位受伤,经鉴定构成一级伤残,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依赖完全护理,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此案经崂山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丁翠兰家属也提起了民事诉讼。丁翠兰一直靠药物维持生命,已经一年半多,再加上每天都有高额医疗费用产生,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实在是难以为继。因急需医疗费,丁翠兰家属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法院以责任主体不明确为由,驳回了先予执行的申请。丁翠兰家属不服,向崂山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监督。承办检察官随即至法院调取相关卷宗材料,对该案进行审查。经过初步审查认为法院不支持申请并无不当,遂予以结案。申诉案件已经办结但丁翠兰家的遭遇牵动着办案检察官的心,为及时帮助丁翠兰一家尽早走出困境,承办检察官向丁翠兰家属介绍司法救助相关法律政策和职能,在收到丁翠兰家属递交的司法救助申请后,立即为她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
由于该案还在诉讼之中,法院尚未判决,崂山检察院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组织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意见。
“通过听证,能够让当事人对自己的事情有清楚的认识,检察机关将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等充分阐释,听证员从中立的角度提出中肯的意见,让当事人了解司法机关为什么这么处理案件,而不只有生硬的司法结果。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承办检察官说,检察机关组织的听证会有各方参与,同时吸收专家听证员的意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性。通过程序调解,让当事人更加信任检察机关,更能准确地理解法律。
申请人丁翠兰因身体原因无法到现场参加,由其家属及其委托人参加听证会。经过听证,听证员一致认为,申请人丁翠兰因身体原因无法到现场参加,由其家属及其委托人参加听证会。经过听证,听证员一致认为,申请人丁翠兰的案件虽在诉讼之中,但现有证据已然证明丁翠兰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标准,可予以国家司法救助。并通过拟对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传递检察温情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相对于案后贫困救助,本案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体现司法温度和担当。
除本案外当天还对另外两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进行了公开听证。目前,这三起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该院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及时向拟被救助人发放司法救助金。今后该院将不断丰富救助手段,创新救助方式,切实有效帮助被救助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推动司法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院概况版权声明联系我们12309中国检察网 检察听证网 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