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葵·未检云课堂】给孩子们的新春第一份礼物!


[日期:2022-01-29 14:28:00]
来源:
作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盗窃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化转变。未成年人盗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怎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盗窃呢?今天崂山检察院青葵未检工作室的检察官哥哥结合办案实践和合作的社工组织交流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盗窃犯罪的一些心得:

未成年人盗窃原因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要做好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师,如有个别家庭的家长本身有“占小便宜”的坏习惯,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地也会眼馋别人的东西,一旦看上就想占为己有,还会趁别人不注意偷偷拿走,甚至借来的东西也不会还,长久以往堆积到一起便致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家庭还要保持和睦,担起道义和社会责任,和睦的家庭让未成年人感到温暖,而充满硝烟和冷漠的家庭中,家长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等到发现自己失误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法制观念淡薄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低、法治观念淡薄也是导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根本不了解自己行为性质及严重程度,很多孩子误认为不满18周岁的盗窃就不用负责,就肆无忌惮。等到被被司法机关处理时才追悔莫及。未成年人不知法,不懂法,自然就谈不上守法。
 
未成年人自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概念的成形期,独立分析能力、辩证分析能力还在形成之中。易受外界爱慕虚荣,好逸恶劳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总想着不劳而获。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未成年人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其内心急于独立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但又怕孤立更倾向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寻求依赖,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跟风,当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遇到难题时, 只相信自己,相信伙伴,而听不进家长和教师的话,这时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少年或者一些帮派的拉拢,容易认同“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兄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儿”所谓的哥们义气。特别是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认同的孩子,只有这帮哥们视自己如“兄弟”,实际案例中,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本身不一定是贪图钱财,这时的盗窃行为可以说是一种获得归属感的情感性的需要。

如何防微杜渐

3—5岁,这个时候的家长需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家长要温和、耐心告知,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

6—8岁,孩子已有一定是非意识,往往是基于一定目的或对物品的渴望而窃为己有,甚至偷拿自己家里的钱、物送给小朋友。这样,家长就要保持冷静,弄清楚原因,采取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及时制止不良行为,不让其发展。

12岁前,应当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守纪好习惯,同时强化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盗窃等犯罪会对自身及家庭带来的后果。

作为检察机关的我们,也将继续开展法律宣传,帮助未成年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自觉规范个人行为,远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