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视角】衔接转化成果展示——“双向奔赴”织密城市管线“防护网”


[日期:2024-02-01 18:36:27]
来源:
作者:

崂山区检察院为破解线索发现难、落实整改难等制约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自2017年以来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的双向衔接转化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16个省试点推广。以该机制为载体的“山海益心”公益诉讼品牌获评2022年度全省、全国检察文化品牌双“十佳”。

 

一起来看看

今年“两会”的衔接转化“新”成果

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信线缆、水电气暖等城市管线破损、中断情况时有发生。一位通信领域的人大代表反映,该公司的通信线缆年均被项目施工挖断80余次,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通信安全。

 

针对不规范施工导致通信线缆破损暴露出的施工秩序多头监管等共性问题,崂山区检察院通过双向衔接转化机制,把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督促责任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又将检察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督促从全区层面确定安全生产的牵头部门,推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针对因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的项目施工损毁通信线缆等城市管线事件占比超过70%的情况,崂山区检察院再次转化为2023年度崂山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推动成立了由发改部门牵头的项目施工城市管线综合协调小组,在项目立项环节就启动管线保护工作,以环节前置的方式实现共性问题的统筹治理。

2023年度,崂山区因项目施工挖断通信线缆等城市管线的事件不到10件,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且未发生一起大规模通信信号中断情形,某通讯公司应急抢修费用较上年度减少160余万元。

为进一步推广崂山区城市管线保护工作经验,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段超和市政协委员李秋航分别以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方式,建议在全市统筹推广“崂山模式”,多家媒体同步报道。

下一步,崂山区检察院将持续强化通信安全等重点领域检察监督,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护卫民生民利,全力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提供更加坚实的检察保障。